徐州的柳琴戲作文
文章分類:心情隨筆
你也會想看的:中國古代教育名言
篇一:臨沂柳琴戲的起源與發展
附件1:
Xx學院2013-2014第一學期大學生社會調研報告
題目:臨沂柳琴戲的起源與發展
我的傢鄉沂蒙山區的戲曲具有濃鬱的地域特色,其中以柳琴戲最為著名。柳琴戲,俗稱“拉魂腔”,清朝乾隆年間起源於臨沂的蘭山、郯城一帶,流佈於魯、蘇、豫、皖接壤地區,距今約二百餘年的歷史,是山東省有較大影響的地方戲曲劇種,2006年被列入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柳琴戲舊稱“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洪腔”、“拉花腔”、“拉後腔”、“拉河腔”等名稱,均系由一個名稱衍化而成,是地地道道的地方小戲,它起源於臨沂市的蘭山、郯城一帶,在魯南、蘇北、皖北、豫東北廣大地區流傳瞭幾百年。柳琴戲唱詞通俗生動、善於鋪陳,尤其長於敘事和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它以優美悅耳的唱腔、詼諧幽默的表演、純樸生動的語言、鄉土氣息濃鬱的劇情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之所以叫“拉魂腔”,是說這種戲唱腔優美,聽久瞭能把人的魂兒拉走,當地至今還流傳著“拉魂腔一來,跑掉瞭繡鞋;拉魂腔一走,睡倒瞭十九”的民諺,形容這個劇種在民間受歡迎的程度。民間戲曲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包含著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豐富內涵。探究一個劇種的起源,往往更能發現戲曲藝術所蘊涵的大量的、有價值的文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