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作文
文章分類:心情隨筆
你也會想看的:與黃河有關的格言_名人名言
篇一:中庸的作文
知而行
一、《中庸》的影響范圍
儒學經典《中庸》是《小戴禮記》的一部分。全書4056個字,是思孟學派的道德倫理專著。儒學起源春秋,至漢朝時得到瞭官方的支持,有瞭很大的發展。但是西漢草創之時,雖然標榜儒傢思想,其實際則大體繼承瞭秦朝法律框架。換句話說,是儒法兩傢並舉的方針。魏晉時期的由於朝代更迭和戰亂頻繁,統治階級大力提倡禮教,使禮教達到一個病態的程度。同時期佛教和道傢思想也大為發展,蔚為大觀。這段時期,儒教的發展多流於形式。而出世的小乘佛教則在南北朝時期達到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發展。
隋唐以後,大乘佛教在中國立足腳跟,而另一方面,經過戰亂,唐王朝也再度強調人倫。貞觀二年,唐太宗下詔不再祭祀周公,而在太學建廟堂祭奠孔子。可以說儒教作為官方正式承認的人倫道德標準正是唐朝。而《中庸》開始被學術界重視,也正是在此以後不久的事情。
宋朝時中國哲學思想融合的時代,也是儒傢思想整合、對佛道思想兼容並包的時代。北宋周敦頤、二程等即為嚆矢。二程評價《中庸》為“學者之至”,已將之提到至高地位。南宋朱熹傾盡畢生精力著《四書章句集註》,將《中庸》與《論語》、《孟子》、《大學》相並列,並規定瞭學習四者的先後順序和目的:初學《大學》,以定其規模;次學《論語》,以立其根本;再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最後讀《中庸》以求古人微妙。朱熹在湖南嶽麓書院講學時要求學生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作為學習的基本要求,可見對於《中庸》的重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