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作文素材
篇一:作文素材
耳根的清凈 王開嶺
這個崇尚肉體的時代,竟從未想過要為耳朵做點什麼。所有感官中,它被侮辱與損害的程度最深。 ——題記
從前,人的耳朵裡住過一位偉大的房客:寂靜。
古人以睡養生,睡之有三:睡目、睡耳、睡心。睡之第一要素,靜也。為求靜中之頤,那些神仙級的古人還有遊覓“安榻”的風尚,即四處借地兒睡,比如深林泉畔、石竹幽窗??總之,辜、最脆弱。它門戶大開,不上鎖、不設防、不攔截、不過濾,不像眼睛嘴巴可隨意閉合。它永遠露天,隻有義務,沒有權利。 但,耳朵總要反抗點什麼。它的反抗即生病:失眠、憔悴、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在我眼裡,古詩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為“靜”。讀它時,你會覺得全世界一片清寂,心境安謐至極,連發絲墜地都聽得見。古人真有耳福啊。 耳朵就像個旅館,熙熙攘攘,誰都可以來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種。其實,它最想念的房客有兩位:一是寂靜,一是音樂。
我一直認為,在上蒼給人類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學資源中,“寂靜”,乃最貴重的成分之一。音樂未誕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愛情。 並非無聲才叫寂靜,深巷夜更、月落烏啼、雨滴石階、風疾掠竹??寂靜之聲,更顯清幽,更讓人神思曠遠。美景除瞭悅目,必營養耳朵。對人間美好之音,明人陳繼儒曾歷數:“論聲之韻者,曰溪聲、澗聲、竹聲、松聲、山禽聲、幽壑聲、芭蕉雨聲、落花聲,皆天地之清籟,詩壇之鼓吹也。然銷魂之聽,當以賣花聲為第一。”《小窗幽記》)多年後,讀“湖上笠翁”李漁的《閑情偶寄》,談到睡,他說:“睡必先擇地,地之善者有二:曰靜,曰涼。不靜之地,隻睡目不睡耳,耳目兩岐,豈安身之善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