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雅俗,作文
文章分類:心情隨筆
你也會想看的:與眾不同的名言
篇一:雅俗文字
內容摘要:雅俗文學概念的爭論很早以前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本文內容重點在於通過對作品再現現實世界時經驗方式的差異、作品在傳達情感方式時的差異、作品在被接受時效果的差異、作品形式技巧方面的差異、作品在表達思想深度上的差異等五個方面的論述來比較雅俗文學的相異之處,並強調雅文學在反映歷史與現實,情感與生活時所具有的深厚藝術韻味,強調雅文學對於現實人生雋永深刻的影響。再從通俗文學自身特有的作用及讀者的精神需求等方面論述雅俗互補,雅俗互動的必要性。最後,提出雅文學的地位與價值是通俗文學所不能企及的,應探索一條以高雅文學提升通俗文學,通俗文學不斷“升格”和“雅化”的路子,使文學創作、欣賞的品位提高,從而促進世界文學以更高的格調和水準走向新的繁榮。
關鍵詞:雅文學俗文學 區分互動 一
文學早在文字出現之前就出現瞭,雅、俗之分也早已體現於《詩經》中“風”、“雅”、“頌”的文體區別上。宋鄭樵說,“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孔子認為詩可以“觀風俗,知得失”,還有“興、觀、群、怨”的功能。此處的“詩”即《詩經》中的“風”詩。“風”詩來源於民間大眾,具有“俗”文學的通俗性和世俗性。由“風”而“雅”,從民間創作轉入個人創作,形式、結構、情感逐漸復雜,篇章規模也更為宏大,詩不再像“風”那樣粗獷、豪放,有瞭文人加工、修飾的文學性。“雅”、“俗”遂有風格的分野。同時,“雅”的功利意識初步顯露,詩歌是否承擔官方或主流意識形態及價值理念也是區分“雅”、“俗”的一個重要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