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燒紙,作文
篇一:清明節作文范文三篇
【一】
四月的天氣,晴朗而清爽。萬物復蘇孕育著新的生機,活力中隱藏著機會,在充滿養分的土壤裡蠢蠢而欲動。而這充滿養分的大地,是萌生萬物的搖籃,也是那些為瞭別人的春天而逝去的人們的歸屬。
逝去的是歲月是歷史,卻不是一種情懷,小學起就跟隨老師去塔山烈士陵園掃墓,那時覺得高高的紀念碑有著說不出的巍峨和肅穆,一朵精致的白花別於胸前,一條紅領巾默默拭去紀念碑上的塵土,卻拭不去內心的疑問,我們來這裡做什麼,他們走瞭,我們來看他們,他們知道嗎,那高高的塔碑底下埋藏的又是什麼。帶著疑問而來,又帶著疑問而歸。
生死何懼!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氣質,這也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氣節。望著陵園內那長長的碑林,那一個個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該是一張張鮮活的笑臉。他們卻長眠於此,他們有的犧牲的時候還不如我一般大,他們的人生那麼短暫,他們的幸福從何談起,可他們坦然的面對瞭生死,忠誠瞭自己的信仰。信仰最大的號召力就是讓人們為之無怨無悔地付出自己的熱血和青春,中國共-產-黨這面鮮艷的旗幟永遠飄在瞭任何一個以民族為重任的心裡。這就是士氣!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我黨軍事裝備和資源供給遠不如那些洋槍洋炮,可就是靠瞭這種精神支撐我們走下來,並獲得瞭最終的勝利。意志,這是我們民族真正最寶貴的財富,也是那個年代留給我們最珍貴的遺產。每一個民族都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而這種文化特色又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文化理論做為支撐。中華民族的三大教派,佛、道、儒三教的核心共同點就是要積德行善,用民族精神感染別人向善、為善。縱觀古今,名人必有士之精神,有大仁、大愛之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之精神和舍生取義,殺身成仁之人格。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積淀更賦予瞭意志新的涵義,用充滿張力的鬥志讓世界認識中國。意志,能創造奇跡,能以小博大,能加快發展的步伐,隻要我們堅信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為民族尊嚴而奮鬥,我當以我血薦軒轅。任何企圖分-裂我國國土,任何有損國威,阻滯發展腳步的舉動,都是所不可容忍的。